精诚制造 匠心未来
— 温度控制设备行业标准制定者 —
座机:0755-27398559
手机:13510663356
邮箱:yixianglzw@163.com
柳工移山_制造_智能化_欧维姆
时间:2024-08-04 04:49:29 |   作者: 乐鱼手机版登录入口官网首页

  在柳工全球研发中心的展览室墙上,排列着17家集团企业的大名、成立年月及核心产品的名字,时间坐标是1998年。当时,我国18个省区市将工程机械作为支柱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度形成了1000多家规模以上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其中最大的就是这17家。

  如今,这一些企业或破产,或重组,或被兼并,只有其中2家,不仅屹立不倒,反而在市场之间的竞争压力巨大的工程机械行业,活得有声有色。

  2017年12月12日,习在徐工考察调研时强调,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的话语,高屋建瓴,振聋发聩。不仅对徐工,对柳工及整个装备制造业来说,是答案,也是号召;是殷切期望,更是目标要求。

  有人的地方,就需要工程机械。柳工基于这样的站位,定下了长远战略:坚守工程机械制造领域,通过几代人共同打拼,努力成为世界级企业。

  坚守装备制造业,离不开实践检验。“在行业趋势下行之时,有的工程机械企业为了寻求出路,什么挣钱就做什么,战略模糊加上管理混乱,最后自乱阵脚。这对柳工也是一个警醒。”柳工原董事长王晓华说。

  60多年,最艰难的是什么?当记者把这一问题提给柳工的决策者,得到的答案是:抵挡住诱惑。其中,既包括赚快钱的诱惑,也包括扩张的诱惑。这方面,柳工走过弯路。

  10多年前,国内工程机械市场经历巨变,包括卡特、小松等外资品牌在内,几乎所有工程机械企业都面临市场急剧下滑考验。柳工也不例外。

  2014年,因为经营困难,成立5年多的柳工全资子公司天津柳工机械有限公司宣告注销,旗下推土机业务由天津平移至柳工在江苏常州的公司。2015年,因为产业配套等原因,上海柳工叉车有限公司工厂被迫关闭,公司主要营业业务转移至山东柳工叉车有限公司。

  柳工及时作出调整止损,通过迁移、整合、关闭等手段,对此前的“摊大饼式”的布局进行收缩和优化,为下一步发展积蓄新动能。

  2000年左右,国产工程机械被国际大牌逼到了墙角,市场占有率被极度挤压。2001年,智能化相关工作被柳工提上日程。

  “当时,还没有智能化概念,但我们做的远程管理系统、机电一体化等已经是智能化技术的前身。”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智能研究院院长蔡登胜说,经验告诉我们,一定要掌控技术话语权。

  如今,走进柳工总部装配工厂,AGV无人搬运车根据设定线路运送零部件,工业机器人正在焊接和涂装结构件。这里,每15分钟至20分钟就有一辆装载机下线月份灯塔工厂建好,生产效率还会促进提高。”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装载机制造公司党总支部书记彭盛列举了一组目标数据:灯塔工厂就是全自动无人工厂,全流程机器人操控。建成后,经营成本降低15%,产品制造周期减少40%,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40%,直接劳动生产效率提高22%。

  “智能化工厂还在建,智能化解决方案已开始应用了。”在柳工智慧矿山系统演示室,柳工研究院智能解决方案研究所产品经理张永飞指着大屏幕介绍,不一样的颜色的进度条、上上下下的箭头,展示的是广西最大水泥生产企业鱼峰集团矿山作业卡车的实时工作画面。

  这套系统是柳工去年底在“全球客户节”发布的最新“智慧矿山系统2.0”版。与系统一同发布的还有3款无人驾驶工程机械产品。至此,柳工已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化、产品的智能化和后市场服务的智能化全覆盖。

  柳工在产业优化升级中,也积极布局细分领域,拥抱多元化。比如,深耕工程机械多年的柳工,在建筑机械领域就有另一张王牌:欧维姆。

  柳工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欧维姆”)党委书记、董事长黎睦汉说:“谈起欧维姆,没多少人熟悉,说起其所擅长的预应力领域,懂行的人也不多,但举几个技术应用场景,应该都不陌生。”

  全球闻名的中国“天眼”,欧维姆为其提供了6000多根拉索,每根拉索长度误差都在毫米级;世界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欧维姆设计制造的隔震橡胶支座,让大桥可抵御16级台风、8级地震及30万吨巨轮撞击……

  除了应用场景,还让人惊叹的是,一个建筑机械行业细致划分领域,竟能汇聚这么强大的科技力量:1个国家级技术探讨研究中心、3个院士工作站、5次问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就算是其母公司柳工,也只有1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

  “10多年来,因为领域不相同,欧维姆可以输送到柳工的技术并不多。”柳工相关负责人坦言,通过整合,充分的发挥了产业协同作用,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

  “人民要说明,我们就造什么。”这句话在柳州市工业口很流行。柳工的注意力对准了“人民需要的机械”——甘蔗收获机。

  中国是世界三大产糖国之一,广西又是我国的产糖大省。2008年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长期维持在1300万亩以上。不过,甜蜜事业背后,是较低的生产效率:人工一天只能收一亩甘蔗。

  柳工农机总经理唐永治介绍:“我们的甘蔗收获机,一天收获量相当于500个人的工作量,机收价格约每吨120元,比人工砍收每吨节约70元。”

  人民需要就是市场需要。柳工凭借着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多年技术优势,凭借着深植于柳州工业基础的产业链优势,更好服务农业现代化。

  山雄有脊,房固赖梁。柳工的专注与多元,既有赖于柳工人冷静理性、果断止损的行动力,也离不开柳州工业公司顺应趋势潮流,及时作出调整的洞察力。正如柳州市委书记吴炜所言:发扬务实作风是柳州工业不断突破自我、与时俱进的有力保障。柳州将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

  在柳工总部基地,从办公楼到全球研发中心再到装配车间,都可见到一幅特别图案的世界地图,标出了柳工300多家海外机构。

  20年前,当柳工做出国际化决定时,并不知道路在哪,从无到有的困难并不亚于建厂初期的风餐露宿、披荆斩棘。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外工程机械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纷纷到中国抢占市场和收购企业。柳工就曾赫然出现在某跨国企业并购名单之首。国内工程机械企业为保住市场,也纷纷打起价格战。

  那时的柳工,超过94%的收入来自装载机业务,加上企业所在的广西柳州,地理位置并不优越,物流成本偏高,在价格战中并无太多优势,一旦进入周期性谷底,其面临的风险必将成倍放大。

  穿越周期,既要有以质取胜的实力,也要开展全球布局,加快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提高抵御风险能力。2002年,柳工在上市公司年报中,第一次向外界宣告“打造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的战略目标。这个提气的口号,那时只能算是一种豪情。国内竞争还没有胜算,为何需要搞国际化?种种质疑纷至沓来。

  “当时,柳工的产品价格在国内没有优势,但‘走出去’是有优势的。到国外跟人家竞争,也能明白我们的产品有什么不足,反过来可以改进和提升产品质量。”柳工相关负责人说。

  目标是清晰的,道路却是曲折的。柳工国际化战略的提出,比同行早了3年左右。第一个吃螃蟹的,既要尝到鲜,又要避免扎到嘴,挑战不小。

  “早期做国际业务时,我们‘三不知’——不知道客户在哪,产品卖给谁,客户满意与否。而且,基本上国内卖什么海外就卖什么,出过不少笑话。例如,我们拿到热带国家卖的一些产品就因为散热达不到要求‘趴了窝’。”作为首批外派人员的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中心总经理李东春回忆说。

  那时,柳工很多高管从未出过国门,拿着世界地图找市场,成了柳工早期国际化的写照。

  2003年春,一群柳工人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地处北非西北部的摩洛哥。几番周折,一行人找到了一家合作数年但从未谋面的企业——Mecomar公司。公司创始人把他们引到一个建筑施工工地上。

  在现场,一家有名的公司的设备停在一旁维修,而柳工的装载机却在轰鸣声中干活。这一幕令身处异乡的柳工人产生了别样的感受:我们的设备并不比别人差,这不正是出海的好机会吗?

  北非探路,坚定了柳工国际化信心。以北非为第一站,柳工一步一个脚印踏上了波澜壮阔的国际化征程。

  “经过20年海外布局,柳工相继完成国际营销、国际制造和国际并购三级跳,走出一条从海外贸易、海外营销到海外制造、海外并购的国际化路径,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标杆企业之一。国际市场已成为柳工的优质‘海外粮仓’。”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吴培国说。

  吴培国认为,柳工国际化给中国制造业的启示是,国际化需要企业最高决策者拥有国际化视野,制定一个好的国际化战略,需要管理层坚定的意志和毅力,需要一支脚踏实地、执行力强的团队,需要适应目的国本地文化,融入本地社区,做一个受人尊重的负责任的企业公民。

  在国际市场,不单单是价格的竞争,还是质量和服务的竞争,更是综合运营能力的全面较量。为应对挑战,柳工提出了“合作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

  无论是与柳工合资生产配件的知名国际供应商美国康明斯、德国采埃孚公司,还是众多的本土供应商,以及下游众多的国内外代理商伙伴,它们一起构成全球供应链,而这条供应链的强度和韧度在周期性波动中体现得更明显。

  作为合作商,柳州采埃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卯深有体会:“1995年采埃孚和柳工共建合资公司,20多年来,合作一方面为采埃孚打开中国市场,带来可观回报,另一方面也为柳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企业国际化,一定要有一个中长期战略。柳工国际化‘三步走’有今天的成绩,主要是因为一开始的战略想得比较清楚,并且耐心执行。”业内专家分析说。

  目前,柳工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近30%。但对比日本小松80%以上、美国卡特彼勒60%以上的海外业务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工程机械企业不仅应通过国际化对冲国内市场周期性调整的影响,更应努力成为全球化公司。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柳工已具备全球化发展的基础,在现有基础上逐步加强国际化运营能力,推进全价值链全球化运营,瞄准高端市场,对接“一带一路”,加快海外本地化发展,柳工国际化还将翻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