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jlsbsmy.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jlsbsmy.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jlsbsmy.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jlsbsmy.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深阅读】空调“控温”十一年_反应釜行业_乐鱼手机版登录入口官网首页_乐鱼体育网页版链接
精诚制造 匠心未来
— 温度控制设备行业标准制定者 —
座机:0755-27398559
手机:13510663356
邮箱:yixianglzw@163.com
【深阅读】空调“控温”十一年
时间:2024-10-25 18:29:44 |   作者: 反应釜行业

  6月5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发布《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引领公民践行生态环境责任,携手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其中,第二条节约能源资源,再一次将合理设定空调温度的要求提了出来。

  如今,面对又一年的高温来袭,公共场所控温做得如何?记者连日走访省会石家庄的部分公共场所并随机采访了不一样的行业的市民,调查发现,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公共场所控温政策也初见成效,但要全面落地还需大家继续努力。

  近日,记者走访了石家庄市的商城、行政服务大厅、地铁站、医院等多处开放空调的公共场所,发现各处室内温度差异非常大。

  在勒泰的一家女装店,一进门就被冷气吹得一身鸡皮疙瘩。因感觉有点凉,记者询问店员室内温度,得到的回复是整个商城用的是中央空调,也不清楚具体温度。“通常上午顾客较少,我们也觉得屋里特别冷。”店员说,而且他们已私下堵住了两个空调出风口,可仍有不少顾客反映室内温度太低,不舒适。在勒泰一家百货用品店,墙上有两个空调温度调节器,显示设定温度为“5℃”,室内实际温度为“25℃”。就体感而言,比那家女装店要“温暖”一些。

  在万达一层某服装店的更衣室内,温度明显要比外面低得多。记者拿出温度计,约两分钟后,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从28℃降到24℃。在隔壁的一家服装店,室内温度显示为27℃,体感明显舒适多了。等到中午,客流量慢慢的变大,可以感觉到商场内的整体气温有所升高。

  记者走访发现,商场多使用中央空调,不少受访市民觉得,有的商场空调实在太给力,在室外常温条件下骤然进去,会冷得打激灵。

  除了客流比较密集的商场,记者在工作日也走访了石家庄市部分行政服务大厅,由于此类场所不是封闭场所,人员流动频繁,室内温度一般比较适宜。

  “前几天我去车管二所办事儿,一开始进去还感觉有点凉,但过了一会儿就觉得很舒服了。”石家庄市民王先生说,盛夏室外气温非常高,但室内外温差还是不要相差太大,这样就不会感冒了。在石家庄市各区公安分局集中办事服务大厅,情况相对来说比较相近,由于空间更小又对外敞开,室内温度基本都保持在26℃到27℃之间。

  记者还走访了石家庄地铁站和医院等场所。由于这类场所空间更大、人员更密集、人流量更大,因而这些场所的不同位置温差也比较大。在非高峰时段,人员稀少,这类场所的站厅内能感到丝丝凉意。但在高峰时段人员密集时,无论是站厅内还是车厢内,气温会明显升高。总体而言,受访市民一致认为,这些场所室温相对适宜,体感较为舒适。

  “很多女同事带条毛毯上班,快成上班‘标配’了。”在某单位工作的张女士说,她所在单位的中央空调开得较早,其实时值初夏,在她看来,还根本用不着吹空调。女同事们一般怕冷,基本人手一条毛毯,但还是有不少同事因穿得单薄被冻感冒了。“办公室的空调温度基本就设定在24℃,而我们基本都是坐着忙一天,都不怎么动,确实感觉不太舒服。”

  “室外气温35℃,室内才20℃左右,内外温差太大,我都不知道该穿什么衣服上班了。”刘女士是石家庄某传媒公司员工,为了应对公司内的低温,每天上班她除了必要的手包之外,还得再拎件“御寒”的长袖外套。“一进一出公司,一会儿穿衣服,一会儿脱衣服,太麻烦了。”

  另外,健身房也成了市民吐槽最多的场所之一。“小伙子们怕热,老把温度调到16℃。锻炼出一身汗,再一吹,一下子就感冒了。”在石家庄某连锁健身房内,一位正在器械区锻炼的男子说,健身房的每个区域都有单独的空调,调节器也在随手可触的位置,虽然要求会员不许私自调温,但其实大家都会通过你自己的需要设定空调温度。

  不少市民感觉,近两年公共场所内的温度普遍有所控制,很少像前些年那样一进屋就会冷得打哆嗦。

  “很多人已慢慢接受了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观念,不少家庭也早已不再把空调温度调那么低了。”石家庄市民李先生说,他和家人其实都挺怕热的,往年一入夏就把空调开到最低“过瘾”。现在他和家人早已不再“图一时凉爽”了,而是将空调温度稳定在了27℃,“而且不会开很长时间,并保持每天通风换气。”

  很多受访市民的看法和李先生一样,甚至有的表示家里坚持不开空调或者少开空调,而且没有因此感觉不适。“一种原因是感觉出出汗或者吹吹自然风也挺舒服,另一方面也算响应国家号召。一举两得。”在表达对公共场所控温的看法时,不少受访者发出“调高一度”的呼吁。

  当然,也有部分市民认为,像饭店等就餐场所,因为环境的特殊性,能适当将温度调低一些,“尤其是火锅店,如果温度太高,就太难受了。”

  节能减排,控制温度,其实是为应对我国能源供应紧张而提出规范与倡导。据专家测算,夏季空调制冷运转时,设定温度每提高1℃,大约能节约电力20%。冬季制热运转时,设定温度每降低2℃,能节约20%的用电量。在我国夏季用电量组成中,空调耗电占了很大的比重。如果全国的空调都把温度设定在26℃以上,节省的电力是相当可观的。又基于我国公共建筑的空调管理粗放、空调温度设置不够合理,导致能效不高、能源资源浪费进而加剧环境压力的现状,环保专家觉得,“控温”是基于现状的必要之举。

  早在2007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其中关于“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规定要求“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医院等特殊单位和在生产的基本工艺上对温度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的用户之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能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

  今年6月5日是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第4个环境日,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在2018年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现场联合发布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对公民日常生活中多方面行为提出明确规定,其中就包括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

  全国各地为响应号召,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今年6月13日,是主题为“提升气候变化意识、强化低碳行动力度”的全国低碳日,由河北省发改委主办、石家庄市发改委等部门共同承办的节能宣传活动,目前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发布11年来的执行情况看,公共场所控温效果仍有待提升,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办事大厅,或者医院、学校和公共交通场所温度调节不符合国家标准仍不鲜见。

  对于造成这一尴尬现象的原因,有环保专家觉得,由于控温标准不是强制性的,执行全凭自觉,政府能源部门监督管控难。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节能概念并未植根公众心中,节能环保意识较为欠缺。再者,完善和细化“控温标准”,明确处罚机制,对不符合“控温标准”的违规单位做查处等措施,切实保证标准执行。

  “让全民都能参与进来,让节能成为必要的社会习惯。”省环保厅宣教科王宏亮说,要培养全民的节能意识,每个人小习惯的改变,就能整体改善环境。养成节能习惯也非难事,而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举手之劳,人人皆可为。

  “利用智能手段将热能转化利用,或成为处理问题的途径之一。”河北环保志愿者协会发起人、河北经贸大学原教授张忠民对公共场所控温遭遇的尴尬发表了个人的见解与建议。

  张忠民说,“如今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推进城市建筑节能减排工作,比如可以先从隔热控温设施入手。”他认为,可通过智能手段改造隔热与控温设备,让室内温度调节与室外温度同步,逐步趋于合理化,不受太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也能有效节能减排。

  另外,建议建立相关节能机制,让公众从被动节能到主动节能,将环保植根观念之中。目前,城市建筑普遍由物业公司管理,物业公司人员需专业化,要从单纯服务升级到合理管理,可考虑设立专门的能源资源管理岗位,合理、有效地调控建筑整体温度。

  再者,如果要从根源上解决能源问题,则要利用更多科学技术手段,节能减排工作任重而道远。“都说石家庄的夏天太热。而热就是一种能源,怎么把热能有效转化为电能进行降温制冷,是我们正在考虑研究的课题。”张忠民说,能源多元化、能源转化再利用,能从某一些程度上大大节约世界资源,减少浪费。另外,“着眼小处,作为普通公众,我们第一步要从生活小事上重视节能、重视环保。”(记者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