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制造 匠心未来
— 温度控制设备行业标准制定者 —
座机:0755-27398559
手机:13510663356
邮箱:yixianglzw@163.com
站在ICU门口的连续爆款制造者
时间:2025-05-18 17:10:24 |   作者: 反应釜行业

  「怎么感觉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产品从MONA M03到小鹏P7+一个比一个能打?」

  3月13日,在广州,小鹏汽车的新车型发布延续着MONA M03和小鹏P7+在配置和定价上的惊喜。

  而屏幕上的这一串88,好像是当年那个略显木讷的青年在经历造车十年后向过去挥手:88,悬在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ICU。

  刚刚开完全国两会的何代表疲惫但兴奋地与现场媒体分享自己首次走上代表通道的紧张感。

  其实,当时的他只是与在场的媒体说,他将在第二组发言,但巧合的是,这个「✌」一样能指代已经在MONA M03和P7+中取得的两场小胜,更可以是即将上市两款新车。

  2022年,顶着「50万元以内最好的SUV」上市的G9给原本处于上升期的小鹏汽车当头一盆冷水——SKU 过多、选装复杂,定价策略的混乱不仅让这款车型彻底哑火,随后何小鹏次日紧急调整配置并公开道歉则继续暴露了小鹏内部品牌营销、人员管理、体系效率等多维度的问题,销量和股价的双下跌让小鹏汽车第一次进入ICU。

  在此后举办的发布会中,何小鹏将「G9上市」称为小鹏汽车的滑铁卢,并因此启动了一波大刀阔斧的人事变革。

  此后一年,G6以20.99万元的起售价成为小鹏汽车「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背水一战。

  据当时还是小鹏汽车无人驾驶副总裁得吴新宙透露:「小鹏G6上市1个月,订单数超4万,其中智能驾驶高配Max版占比高达70%。」

  但何帅的横刀立马并没改变小鹏产能不足的现实,囿于一体化压铸零部件和激光雷达的配套供应商的制约,G6的交付时间甚至延长到17周,迫使大量用户转投其他品牌。

  小鹏G6最终止步于9000辆的月销数据,处于「成了又没完全成」的尴尬境地。

  在昨天的发布会现场,何小鹏表示,曾经的G9和G6,同辉煌的P7一样,成为他创业十年三款最重要的车型。

  但没人想再经历「那些杀不死我还让我更强大」的事情,与其让曾经的产品成为遗憾,小鹏选择用「全面换代」来解决。

  简单总结2025款G6和G9的配置,两款车都搭载了相同的动力电池、智驾系统和座舱芯片:

  2025款G6和G9全系标配图灵AI智驾,消费者「无需选装、无需订阅、无需后续付费」,与智驾功能绑定的「智驾小蓝灯」也同样标配。这里针对老车主也开启899的换新方案,小鹏汽车彻底加入包括理想、小米、极氪以及比亚迪在内的小蓝灯阵营。

  新款G6和G9全系标配高通8295P芯片,座舱均搭载AI天玑系统,并全面接入小鹏自研X-GPT大模型。

  2025款小鹏G6升级了19项外观、33项内饰、后排座椅支持调节角度、花费2亿人民币打造全新底盘。

  2025款G9全系标配前后排座椅通风、加热、骨科专家加持的按摩功能和后排座椅角度电动调节功能;全系标配德国威巴克的双腔空气悬架和倍适登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支持AI底盘预瞄和颠簸路段智能标记上传云端。

  2025款G6入门版17.68万元,续航分为2个版本,625km和725km。相比老款19.99万元-27.99万元的价格的范围,这一次全系下探至20万元级市场。

  2025款G9售价24.88-27.88万元,续航则为625km、725km以及680四驱版。相比老款G9将近31万元的起步价,整体降幅达到了20%以上。

  小鹏在MONA M03、P7+之后再度打起定价牌,而市场同样给与了类似的回应。

  2025小鹏G6上市7分钟后,收获大定订单5000个;G9在上市45分钟之后,大定也突破了3000台。

  这些数字,基本追平了此前小鹏MONA03和P7+的大定速度(MONA03开售52分钟大定突破10000台,P7+开售12分钟大定突破10000台)。而小鹏内部对G6的期待是超越小鹏P7+,作为参考,小鹏P7+上市3个月,交付突破3万台。

  作为被突然挤压到高阶智驾第0梯队的小鹏汽车来说,一致坚持的智驾标签自然不能丢下。

  在端到端大模型与高阶感知硬件的支持下,新车发布即支持「车位到车位代驾」,此外也同样支持包括自主建模、代客泊车、车辆召唤、2公里跨楼层记忆、自定义泊车(OTA实现)等功能。

  小鹏还将在今年内于G6车型推送园区漫游功能,无需高精地图与提前记忆,依靠实时运算实现车位定位与路径规划,能够像人一样,在陌生的园区实现找出入口与停车位。

  在何小鹏看来,汽车AI的转折点马上就要来临,最快可能在2025年下半年。如果L3级智能驾驶的体验能快速普及,新能源车的市场占有率将会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智驾网曾经在地平线科技日上体验过类似的功能,与小鹏的时间表类似,搭载该功能的地平线高阶智驾方案Horizon SuperDrive同样计划在今年量产落地。

  与传统三元锂电池的安全阈值低、传统磷酸铁锂电池充电速度慢不同,小鹏的5C超充AI电池能轻松实现最快10分钟补能450公里,充电1秒不止1公里,同时,X-HP3.0智能热管理系统的加入,让两台车具备更高效的能量转化效率,冬季充电时间缩短30~50%,冬季续航提升15%。

  另外,很多电池由于底部磕底导致电池包损害,小鹏在电池包上采用了4-3-4立体防护框架,把电池底部防护的能量等级从行业普遍的几百焦升级到2000J,能够防住更强的冲击,用最严苛的子弹枪击实验去验证它能够抗得了冲击,并且在枪击之后还能正常驾驶。

  小鹏并非首先推出5C充电技术的企业,但喊出全系标配的是第一个,此前主打5C概念的理想MEGA参数图片)仅有一款50万级别车型,而昊铂HT/GT、极氪009/001、星纪元ET/ES以及岚图知音等,也仅有部分车型或者高配版本才提供了5C超充这一功能。

  「没有大家说的‘从ICU到KTV’那么夸张,但我们的确现在算是从‘ICU病床回到了ICU门口’」。

  换成更为行业的词,何小鹏说的是降本、实现经营正循环、保证研发投入,且三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

  作为目前纯视觉方案表现最好的企业,不再搭载激光雷达和适配高精地图的小鹏实现了25%的智能化降本,而在汽车供应链领域,王凤英大刀阔斧的反腐和大众的帮助,也让何小鹏从「被一条链路的人合伙骗」的困境中走出来,开始主管采购,并且有精力发全员信倡导云文档线上协同、杜绝PPT、自研AI工具以及差旅智能降本。

  当然,大众汽车集团带给小鹏的,不单单是老牌车企的经验与视角,还有实打实的线年前三季度,双方合作已为小鹏带来36亿元的收入,而在2026年基于G9平台推出的首款合作车型将把这一个数字推向新高。

  既能帮助降本又能直接送钱,拥有如此「良心」的甲方,小鹏必须始终保证「技术领先」的属性,而与此同时,坚持技术标签也是市场对小鹏的要求。

  何小鹏在发布会后透露,小鹏汽车在今年下半年会推出新的AI能力的升级,包括一些AI Agent全新能力的变化,

  在他看来,大模型技术明显提升了无人驾驶的能力上限,相比原来手搓方式写规则,全新的上限 提高了100倍。但与此同时,更需要

  从公开数据分析来看,2023年至2024年间,小鹏至少出现了四次因产能不足导致的交付延迟,涉及G6、X9、MONA M03等多款主力车型。其中MONA M03以及小鹏P7+这两款车上有大量的积压订单,这些积压订单已经排到了今年一季度。

  小鹏汽车管理层针对上述两款车曾表态称,通过双班生产计划,目前小鹏汽车广州和肇庆两家工厂年产能约20万-30万辆,公司已规划好2026年之前的生产计划,并在与供应商合作以扩大产能。

  在G6\G9发布会现场,何小鹏再次表示,希望消费者耐心等待,产能将在4、5月份时会有提升。

  显然,如何再次面对那些「最好的车主」,将成为小鹏在下一季度面临的最大考验。

  的平衡,目前尚未实现盈利且在三季度环比亏损扩大的小鹏自认为与蔚来一样「还在复读」。面对媒体,何小鹏坦言:

  造车新势力的达摩克利斯之ICU虽然依然谦称小鹏汽车和蔚来一样也在复读班,但即将在3月18日发布2024年Q4财报的小鹏汽车,当下的现金流困境已大大缓解。

  这也给了小鹏汽车扩大规模、增加研发投入有了更多转圜的空间。小鹏汽车团队表示 今年要招聘6000人以上,人才需求的地域上大部分在广州,领域上主要三个方向,第一个是研发,第二个是销服,第三个是制造; 去年小鹏汽车做了一个「探索者计划」,三年以内的毕业生都叫探索者。

  在出海方面, 小鹏汽车计划在完善新的Foundation Model和World Model模型后,推动智驾推向全球,其中全球侧的硬件会先行,随后同时开始软件的研发。何小鹏表示,2026年,中国香港,还有欧洲以及全球很多国家的自动驾驶能力都会慢慢开放,接近我国内地的水平。

  智驾网见证了中国新造车的十年,这十年 似乎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在百度搜索一家造车企业的名字,都能找到「XXX+ICU」的相关报道,你甚至能搜到「百度造车+ICU」的不少内容。

  如果要长话短说地总结一个共同的原因,大概是因为他们距离「新」太近,距离「车」太远。

  从要找一个「懂汽车的人」来负责生产开始,小鹏汽车逐渐从ICU回归传统汽车工业,这是其找到符合自己经营方法论的必经之路。

  这条路,理想走过、零跑走过、小米正在走,而蔚来正似乎也要走到这条路上来。

  来自蔚来内部有关人员的说法,李斌在今天(3月14日)下午召开的内部会议上表示「不轻易裁员」,一场风暴正在蔚来内部酝酿。

  对于小鹏汽车、蔚来,被称之为新势力的十年已逝去,虽然依然在担心生存问题,但已是当今从事智能汽车产业最久的一批创业者,他们的焦虑与转身事实上启迪着那些依然在转型路上的老汽车人。

  当何小鹏借助王凤英的经验重构产业链管理,敢于回归汽车工业传统,提出精简会议频次,出差两人住一间房等等,在诸多细节上,将一个企业从粗放式的豪放变为精抠细算之时,何小鹏完成了从创业者向管理者的转变,从汽车业的新人豹变为一位企业家。

  对于在转型路上的老汽车人,要需要珍视的并非新势力的互联网基因,而是这份与过去之我说再见的勇气。